找到相关内容173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53)

    世间上的一切,犹如观看掌中的庵摩罗果般清楚。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干坏事谁都看不见,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、言谈举止恒常都会呈现在诸佛菩萨面前,就像没有眼睛的盲人在具眼者面前做坏事一样,虽然自己看不见诸佛菩萨...弟子昼夜六时的言行举止也肯定知道,但有些上师也不一定知道,不管怎么样,弟子不应该让上师用神通来裁决自己的所作所为。 由于诸佛菩萨具有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,考虑到这一点,我们应该想到自己做坏事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907578122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显密问答录 10、藏密——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

    ,不少五百数,极炽而耕作,即诽谤罪业。”《宝积经》中则明确宣说了凡夫意识思维之不可靠,正因为经中白纸黑字说明白了凡夫分别念的不可依赖,故我们在言谈举止时才要严护根门,以防身、口、意在无意中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索达吉堪布|显密问答录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003511248.html
  • 龙猛菩萨亲友书讲记(九)

    ,实际上,任何天界、人间的果报都能现前。 修持四无量心,希望大家不要留在口头上,一定要观察自己是否真正具有,如果具有,那么遇到众生时,你会表现出来的。衡量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,从言谈举止中也...什么都随心所欲、放任自流,现在学了佛法之后,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约束,时时观察吃饭、走路、睡觉是否如法。 《亲友书》的内容比较简单,不要说大人,连小学生也可以作字面解释,但我们要看实际行动中能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4450136864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量理宝藏论》讲记——第三节课

    院长期闻思的人,他的言谈举止、境界行持与普通佛教徒是完全不同的。   比如世间人是否受过教育,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得出来: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和读过大学的,这两者比较起来,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之处。同样的道理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73838472.html
  • 佛陀的格言

    ,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,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。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。   七九、你们必须要有耐心、充满慈爱,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。   十一、心境   八○、当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,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。   八一、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。心是主人,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。假如一个人本着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,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,宛如车轮紧随着挽牛的足蹄。 ...

    陈柏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240201.html
  • 烦恼的产生与对治

    熏化心中微细的习气。   只有愿力坚固,才会勇猛精进。每天在睡觉之外,都要加功用行。随时在静定之中检点自己,修正自己那些不健康的心理,使言谈举止合乎戒律威仪,起心动念都能分分明明,保持正念。...摄心修习禅定,次第而入,智慧朗照,不落于邪定。   三十七道品可以总摄于戒、定、慧三学。戒学就是持守戒律,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,诸恶不作,众善奉行。戒律有居家的五戒、八关斋戒,和出家的沙弥戒、沙弥尼戒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4641034.html
  • 净宗玄门与现代前卫科学

    络却遍布全法界。分身到十方无量世界供佛的道友,悉能以意念联络,双向同步完成。他方世界凡夫众生没有能力与净土圣众对接,然十方众生的举心动念,言谈举止,净土圣众悉皆了知。另外,西方净土的宝树间、墙壁上,地...

    魏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0644536.html
  • 护育生灵:人生的伦理与品行

    明显的、隐蔽的,重大的、轻微的,等等,言谈举止,都列入了警戒的范围。关于自己的行为不仅影响别人的幸福快乐,也影响自己的健康长寿,这是被现实生活和感受证明的了。古人说“仁者寿”、&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846628.html
  •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

    、康僧渊、康法畅、于法开、帛尸梨密多罗等,在生活态度、学问修养、言谈举止、风度情趣等方面,与玄学清谈名士十分贴近,表现出当时僧侣的特殊时代风貌。在玄学的刺激下,般若学成为佛学中的显学,出现了所谓“六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247892.html
  • 试述原始佛教的四预流支

    、觉悟自己有限的生命模式。将我们所得到的法义,溶汇到我们的言谈举止之间,回过头来成他成就人使我们的努力,变成后人生命的鼓舞。使我们的法音,渊源流长,化为无数后来佛子的进阶,这才是做为一个行者修学法义的...那天马行空、驰骋万里和侃侃不绝的言谈。他教育我在修行的学程中,要能将佛法拿来应用,随缘顺性的体验在生活中,得意时不忘念、住;失意时也不沮丧,当下使自己的生命充实无缺,当下使自己超越有限的生命模式,养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150523.html